其他
12年前的今天,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五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他的毅然回国
将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
至少向前推进20年!
而12年前的今天,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他就是
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钱学森
今天,和学联君一起
再次翻开钱老用一生谱写的伟大篇章
重温钱老的故事
“难道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不能搞”
就是这样铿锵有力的一句话
开启了钱老10年隐姓埋名的导弹之路
回顾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人们的目光总会被一枚枚拔地而起
刺向苍穹的火箭所吸引
却很少有人关注背后的科研管理工作
但对钱学森来说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技术主帅
如何把成千上万的科技大军严密地组织起来
确保完成国家赋予的各项任务
这是他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 航天科研管理的“三件法宝” //
早在美国,钱学森就敏锐地意识到,新兴的学科运筹学能够通过数学工具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门学科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回国后,钱学森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运筹学研究组,和我国第一个军事运筹学研究机构开启了将前沿的系统思想和系统理论,运用于国防事业的先河。
1962年“东风二号”首次发射失败,钱学森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明确提出:导弹武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系统总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加强系统之间的协调。
此后,钱学森领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整顿工作秩序,制定科研工作规范,用系统的理念将五院的工作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
1962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暂行条例》颁发试行。条例集中体现了钱学森航天系统管理的思想,其中有三项核心内容,后来被誉为航天科研管理的三件“法宝”。
// 建立总体设计部 //
第一是建立总体设计部。钱学森指出,航天工程高度复杂,要进行总体协调。但是这个任务不可能靠一个人来完成,因为没有人能够精通全部专业知识,也不可能有精力去完成数量惊人的技术协调工作。这时,就需要一个由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部门来制定总体方案,确保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
▲1978年9月27日,钱学森亲自撰写的万余字论文《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在《文汇报》全文刊发
钱学森曾经举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说明总体设计部的任务。如果天气很热,屋子里温度很高,正好屋里有台冰箱,于是有人提议把冰箱门打开不是可以放出一些冷气吗?但是这个意见是错误的。因为你在通过冰箱不断向室内输送能量,也许你站在冰箱门口能够感到一些凉意,但是室内的温度必然会提高。
这就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局部优化不等于整体优化,而总体部的任务就是要做到整体优化。
// 两条指挥线 //
第二是建立两条指挥线。一条是以总设计师为首的设计师指挥线;一条是以行政总指挥为首的行政指挥线。
前者专注工程研制,后者则负责指挥调度。既保证了技术决策的科学与民主,又保证了决策计划的有效执行与实施。
这个纵横交织的管理网络,成为中国航天富有特色的组织管理形式。
// 建立科研、盛产、计划协调
管理系统 //
第三是建立科研、生产、计划协调管理系统。
钱学森认为,研制导弹,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航天工程需要成千上万人之间的协作,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1962年,钱学森提出导弹研制中使用先进的计划协调技术提升组织管理水平。
什么是计划协调技术呢?钱学森这样解释:任何一项任务都是由一件一件的具体工作组成的。把所要做事情一个圆圈,一个圆圈地画在一张纸上,先办的画在左边,后办的画在右边,然后在两个圆圈当中画一条直线,表示从前一件事到后一件事必须经历的工作,并注明所需时间,找出需要时间最长的一条线,这条线叫关键线。
计划协调技术所需要协调的,就是想办法采取措施,使得关键线所需要的时间能够缩短一点。因为它一缩短了,整个任务的完成时间就可以提前。
“这是我见过最短
却最有力的入党申请书!”
// 这封入党申请书
正文只有短短几行 //
“我回国近三年来受到党的教育,使我体会到党的伟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目标的伟大,我愿为这一目标奋斗,并忠诚于党的事业。”
这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于1958年9月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的字句。寥寥数句,却字字铿锵。
1959年1月5日,经中国科学院党委批准,钱学森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同年11月12日转正。
钱学森十分珍视党员的荣誉。30年后,他回忆道:“在建国10周年的时候,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这个时候我心情非常激动,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我简直激动得睡不着觉。”
// 将中国两弹的研发
至少向前推进20年 //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学森曾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开始筹划回国。当时,他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
为了回国,他先后辞去在美国的一切职务。但美国军方说他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宁可枪毙也不让他回国。随后将其软禁长达5年时间。
后来,钱学森用香烟纸辗转向祖国发出求助信。在祖国的交涉下,他才得以脱身,并于1955年9月踏上归国路。
回国后,钱学森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筹备建立力学研究所,他对中国研制导弹充满信心。
▲钱学森在发射现场指导
1956年10月8日,是钱学森回到祖国一周年的日子。这一天,由钱学森受命组建的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了。
▲钱学森带领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
10年之后,1966年10月,55岁的钱学森作为试验总技术负责人,亲眼见证了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从此,中国的核导弹终于具备了威慑与实战能力。
钱学森以自己的才华与智慧
为中国航天事业塑造了
保驾护航的制胜法宝
时至今日,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与承诺
在言语,更在行动之中
让我们永远铭记钱老
向钱老致敬!
编辑:叶冰冰、任明
责编:王琬君、任明
初审:刘佳鑫
复审:辛琦
终审:饶玲